達魯瑪克的小米
小米田不只是小米呢~還傳承著好多文化跟禁忌,種小米就有小米靈,不能心懷歹念跟做壞事,會招致噩運,小米也會長不好。
山林見習生團隊自110年開始,於臺東縣達魯瑪克部落進行田野調查,透過訪談耆老紀錄達魯瑪克的鳥類文化,一共記錄41種鳥類族語名稱,發現部落對於不同鳥種有不同的文化利用方式,包括:占卜、象徵、傳說、傳遞愛意……等。 然而在調查中,團隊也發現部落僅剩下六、七十歲以上的耆老記得鳥類的相關知識,為了傳承達魯瑪克珍貴的山林文化,並讓社會上更多人了解,山林見習生將延續去年計畫,透過「調查」、「紀錄」、「連結」、「教育」四個面向,協助建構東魯凱族知識體系,讓在地民族知識得以流傳及實踐。
自年初到現在,每個月都會到達魯瑪克周邊進行鳥類調查,目前已調查到64種鳥類。其中1級保育類1種、2級保育類11種、3級保育類4種。而在達魯瑪克鳥類文化調查裡面,被命名的鳥類有30幾種,非常豐富。調查中亦有發生部落文化有紀錄,但調查沒有紀錄的狀況,因為該物種因其習性,不容易在一般鳥類調查中被發現,此時便仰賴在地部落平時觀察及記錄,才能夠資料更為完整。
thiathioy(帝雉),因習性偏好中高海拔環境,不會在低海拔的達魯瑪克部落周遭出現,但獵人上山狩獵時曾記錄過。
大家好,我們是山林見習生,我們熱愛山林,並試著找尋與萬物共存的平衡點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8<________我是分隔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
去年的一通電話,開啟了我們跟達魯瑪克部落的接觸,我們進到部落協助調查鳥類資源,意外發現部落裡有很多跟鳥類有關的故事。
"小米採收前,我們會罵小鳥,不要把我們的小米吃完,留給我們當糧食。但我們也會跟鳥兒分享小米,小米在採收的時候,要由下坡往上坡採收,如果不小心錯過小米,也不會回頭採收,就留給部落其他弱勢的人及小鳥,希望他們也能夠活得好好的"
每個部落都有自己與萬物的故事,希望藉由此計畫,能夠收集這些資料,並編撰為文本及教案,藉由教育讓學員學習部落是如何跟萬物共存。
其他行動者們